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我在朝鮮戰場當雷達兵的經歷
1953年初,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拉鋸”態勢??紤]到敵人為了打破僵局,可能會在朝鮮東西海岸進行登陸,我軍便積極準備抗擊敵人登陸。海軍部隊調動了一個魚雷快艇大隊(在鴨綠江一側停駁待機)、兩個海岸炮兵連、兩個目力觀察站和一個海岸雷達站至朝鮮西海岸,準備參加反登陸作戰。
那時,我在海軍青島基地王家麥島雷達站(海軍當時唯一的雷達站)任雷達員。1953年初,上級根據朝鮮作戰形勢,從我站抽調了8名海軍第一代雷達兵在海軍青島基地第二招待所集結待命,準備赴朝執行反登陸作戰任務。這項任務高度機密,大家當時毫不知情。3月底,我和班長趙興淦同志接到命令,讓我們兩人先行至北京海軍司令部報到。隨后,由海軍通信兵部張培科長率領我二人前往朝鮮聯絡當地駐軍并勘察地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4月初,我返回安東(即現在的丹東),準備迎接我站赴朝的其他人員和裝備器材。不久,我在安東接到他們,并收到了雷達器材等裝備。稍作休整,我便帶領數輛運輸車輛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參加作戰。在安東期間,我們就遭遇了敵人飛機的大轟炸,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入朝后,我又親眼看到了美軍對朝鮮城鎮的狂轟濫炸。目之所及一片廢墟,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這更激起我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心。
運輸車輛在布滿彈坑的公路上顛簸行駛,我們高度戒備,時刻觀察天空,防止敵機來襲。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我們到達了渡口,用朝鮮民船擺渡,終于抵達朝鮮西海岸的身彌島。在當地我駐軍同志的幫助下,我們肩扛手抬,將數噸重的裝備迅速搬上該島高200余米的主峰。裝備運上主峰后,大家不顧疲勞,馬不停蹄地將雷達安裝在用茂密的松林覆蓋著的防潮坑道里。雷達天線需要設在坑道外,我們就采用土辦法,將天線設計成可以上下升降,如果敵機來襲,我們就將雷達天線迅速降至坑道內,以免暴露。雷達安裝完畢后,我們迅速開機熟悉地形和敵情,使這一海區的敵艦活動完全處于我軍的嚴密監視之下。我們的雷達成了這一海區我軍的“千里眼”。雷達熒光屏上米粒大小的綠色回波,經我們仔細分析后迅速上報給西海岸指揮所。指揮所對我們的工作不斷給予表揚,讓大家備受鼓舞。
雷達開始工作后的次日,敵人就派了一架偵察機飛到我們陣地上低空盤旋偵查。我們立即關機靜默,并將雷達天線降至坑道內隱蔽,后來敵人又多次飛來探查,均無法找到我們的準確位置。
我雷達站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敵人的高度不安,既然不能準確發現我們,就派飛機飛到我們坑道上空胡亂掃射、狂轟濫炸,但在我軍周密的反偵察、反轟炸措施面前,始終無法得逞。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朝鮮 雷達 海軍 雷達兵 敵人